导航
首页范文作文简历试题字典词典成语近义反义笔顺谜语造句名言短信五笔歇后语更多

我的中国梦作文写作参考材料

2013-04-06 15:22 互联网

我的中国梦作文写作参考材料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范文站小编整理了关于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以供各位同学参考,祝大家学习进步并有着更多的收获!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一)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就写作的角度,乍一看,这是一个很大、很广的话题,使人想到的是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是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但换一个角度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而个人的梦想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昌盛基础之上的,是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所以,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文化程度、不论市民农民……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一个向往美好、幸福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向着这个梦想努力、奋斗的结果,便是在缔造和实现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二)

珊瑚,起初尽管是娇小无攻击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抱负,不敢有梦想。它一旦认定了家,就无休止的扩展成长,无人能预测他的能量的多少。也许是这附近?也许是这片湖泊?也许是整个大海!他的地位是被认可的,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人民在,国魂在;希望在,梦就在。

勇敢团结的人,坚定不变的国魂。

中国人民第一次被侵害的方式是身心攻击,残忍的列强为我们“送”来了“止痛药”,确实将我们麻醉了不少年。天真无知的我们尽管一次次清醒过,但又一次次沉沦了。在林则徐等勇敢的有谋之士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的人们加入“清醒剂”的行列。是他们!为我们守住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信念!“虎门销烟”就是他们伟大行为的见证者,人民在,国魂就在,因为它深深地扎根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永恒的希望,明了的梦想。

在列强的陪练下,中国人民的梦越发的清晰明了,中国人民的心逐渐强大。不能和无法忘却的是那十年的艰苦奋斗,那十年中的每一天都饱受着度日如年的折磨,可心中的灯不曾熄过,有时也会黯淡,有时也会消失,但它从未熄灭!为了守住希望,实现梦想,中华儿女仍在进行!港澳的回归,台湾的一国两制都是走向梦想的步伐,我们在前进,再努力弥补历史错过的功课,再完善能力不足或有待提高之处。在一次次跌倒时,我们的选择是那么的“雷同”,尽管站起来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却没人一倒不起。是谁赶走了恐惧?是永恒的希望,不变的梦想。希望在,梦就在!

南归的大雁有序的飞行着,我甘心做队伍尾部的大雁而不是头雁。因为相信头雁的能力,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能勇敢的处理途中所遇到的困境。而我维护着大家的安全,为落队的大雁指明回家的路,叫醒途中沉睡的大雁,尽管有着能否归巢的可能性,但是这不能成为退缩的理由!

鲁迅弃医从文,再危机沉沦时,大声的“呐喊”,唤醒了人们,守住了希望,铸就了梦想。而我希望在雁尾默默的守护着最后撤离的大雁,希望是唤醒迷失梦想的人得清醒剂。

因为梦想在,希望在;国魂在,人民在,家就在!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仅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写作进步并有着更多的思考!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三)林则徐虎门销烟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p#分页标题#e#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

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

可这一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

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拥有走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时间,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

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设置木排铁链,还招募水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力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本文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二)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有一年境内发生大旱灾,米价大涨,老百姓买不起粮食,很多人都流离失所,四处讨饭,甚至被饿死。为救济灾民,林则徐捐献出自己的“养廉银”(俸禄以外的一种津贴),并倡议属下各官员也捐出一部分,好用来购买粮食,开粥厂放赈。可这帮贪占惯了的酷吏,哪肯拿自己的钱周济这些“贱民”呢?所以根本无人响应。林则徐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主意。于是,他贴出告示,说决定于某日至郊外“求雨”,为表示虔诚,全城百姓、官员一律先期斋戒十天。#p#分页标题#e#

到了“求雨”这天,他命手下官员列坐于坛前烈日下,不准撑伞。过了一上午才命人抬来茶缸,让大家喝茶。官员们早已经晒得口干舌燥,纷纷取来茶水解渴。可不多一会,林则徐与众官员大吐,原来这是他有意派人在茶中加入药物所致。

他下令谁都不准掩盖,亲自一一验看所吐之物,除了自己吐出的是糙米饭和蔬菜外,其余皆为鸡鸭鱼肉等荤腥厚味。此时的林则徐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说道:“求雨本是为民请命,想不到你们竟视同儿戏,不肯认真斋戒,惹怒上天,难怪天不下雨!我要治你们荼毒百姓的罪!”至此,众官员才知他“求雨”是另有用心的。自然叫苦不迭,纷纷认错,并且都表示愿捐“养廉银”出来,解救百姓,将功补过。(本文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三)林则徐“拒贿拾遗”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请大人笑纳我们的小小见面礼。”林则徐接过来打开一看,大红软缎衬垫上放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林则徐1820年赴湖北接任时,由襄阳发出《传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1830年他离京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从良乡县向广东省发出《传牌》,云:“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需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从《传牌》令可看出,林则徐升任出差途中,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林则徐这种廉洁正派的作风,确实值得称道。他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而他那种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洁正派的作风,更值得后人久久怀念。(本文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四)林则徐题匾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请大人笑纳我们的小小见面礼。”林则徐接过来打开一看,大红软缎衬垫上放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p#分页标题#e#

林则徐1820年赴湖北接任时,由襄阳发出《传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1830年他离京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从良乡县向广东省发出《传牌》,云:“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需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从《传牌》令可看出,林则徐升任出差途中,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林则徐这种廉洁正派的作风,确实值得称道。他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而他那种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洁正派的作风,更值得后人久久怀念。(本文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五)林则徐:由对联见一生

被史学界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林则徐,四岁开始读书,7岁开始练习写文章,13岁获得乡试第一,十四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嘉庆十六年为进士,可谓是一路青云直上。嘉庆二十五年起,先后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宁布政使、两广总督等职。“粗菜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为之。”这一联是林则徐之父林宾日为林家故居厅堂所题的。林则徐正是在家境贫寒但国学修养深厚、为人刚正不阿、处事清高耿介的父亲的影响下,在这样的生活与抱负的激励下,走过了他伟岸的一生。

林则徐自己也写就很多经典的对联,通过这些充满文采的对联,不难看到他一生的经历、抱负与坎坷。

林则徐从小聪颖。有一次父亲送他上私塾,他顽皮地骑在父亲肩上,被老师看到,随口说道:“以父作马。”谁知林竟出口成对:“望子成龙!”一次在与同学玩捉迷藏时,被私塾先生见到,先生有意出句考考他们,吟出一联:“藏形若影著申时行元同事的同事僚历”“显姓扬名。”林则徐脱口而出。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7岁的林则徐已经是名满乡里。有一天他正在池边嬉戏,邻村的一个举人想当面试试他的才智,便指着池中游泳的鸭子,拟出上联道:“鸭母无鞋空洗脚。”随后便叫林则徐对出下联。林微微一笑,回头望着岸边的鸡,应声对道:“鸡公有髻不梳头。”举人一听,连连夸道:“对得妙,对得妙!”接着一指天空吟到:“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林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举人折服。

有一年的大年除夕,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想写副春联庆贺节日。他拟出上联云:“除夕月不明,点数盏灯,代乾坤壮色。”当他再续下联时,久久难想出恰当的对句。他正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时,年幼的林则徐见后直奔向上堂,举起一根豉棰,在鼓面上重重地擂了三下。林父不解其意。林则徐则笑曰:“新春雷未响,擂三通鼓,替天地扬威。”其父听后,大为震惊。

“愿闻己过,求通民情。”已经是江苏廉访使的林则徐为官清正,敢作敢为。他把这两句心声题在大厅中堂上,鼓励人们向他提意见,大胆揭发贪官污吏。同时,他还撰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读史有怀经世略,检方常著活人书。”“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可说是字字刚正,句句通达。

1849年,林则徐因病返福建,途经长沙,听说左宗棠颇有才,就专门派人请左宗棠到湘江舟中彻夜宴谈,并以强国重担相托付。分手之际,林则徐以题于自家堂室的“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祸福避趋之”一联相赠,与左宗棠互勉。他果然目光如炬,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左宗棠东挡西杀建功立业,为大清争回了近六分之一的国土。#p#分页标题#e#

再伟岸刚强的人也有怅惘抑郁的时候。1840年10月,林则徐以莫须有之罪被撤两广总督,无奈之下他不由萌生去意,返籍归田。于是他撰下一联:“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惑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寄给好友梁章钜,嘱咐他用隶字书写,以备后用。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受诬陷被革职,旋又遣戍新疆伊犁。在流放新疆途中,于陕西写下“偶然风雨惊花落;再起楼台待月明”,借表达自己的心志。这是一副身处逆境中的述志联,作者把个人祸福,轻描谈写、置之度外,对国家朝廷,着语沉重,眷眷系念,足可见林则徐不畏挫折、积极报国的可贵品质。

1847年,林妻郑淑卿病卒,漫长的四十五年的共同生活、深厚的情谊无不让林则徐悲痛怀念,他提笔写道:“相夫垂四十载辛勤,出处同心,昼锦归来犹并辔;济世具万千缗功德,炽昌启后,夜台化去合升天。”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挽联,对其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胡林翼则说:“报先帝而忠陛下,两朝开济属宗臣,表续出师,千古英雄同下泪;佐天子以活百姓,万口欢呼起司马,家传画像,四方妇孺亦知名。”左宗棠也来了,这个目空一切的人竟是如此谦逊:“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或许,现代大家的评述更能表达我们的心声,就如胡乔木和郭沫若所说的:“捷报新传,百载冤仇今尽雪;将军虽去,千秋大树永凌云”、“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勇夺魑魅之心”……(本文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六)林则徐的名言及其背后的故事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被称为近代史上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为官40载,任封疆大吏十余省,扬名中外,而他的清廉自守也是清廷中为数不多的一人。据说他晚年任山西巡抚,自己订立分析家产的字据,他自己的全部的家产却只有三万两左右。作为如此的高官,财产竟然还比不上“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小小的知县。他爱好诗词、书法,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书法、日记、公牍以及札记等。还留下许多至理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1841年,由于投降派的陷害,林则徐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降级,充军伊犁。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七律一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其中的两句。虽然他蒙受冤屈,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会受到祸害而躲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书写此联: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身为高官,却要求家人勤俭持家,家中的开支,能省则省。他家教甚严,经常告诫子女不能倚仗父亲的权势,和官府妄相往来,更不能干预地方的事务。

怎样对待财产,怎样对待子女,林则徐还有一段名言:“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p#分页标题#e#

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天下为父母者之座右铭。当今社会上有些老年人白发苍苍了还在为儿女攒钱买房,退休了还要为儿女的工作四处寻找门路。还有的子女为争夺父母的财产甚至大打出手。殊不知,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往往是害了他们,毁了他们的人生。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淫恶肆欲, 阴骘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说明,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因此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四)毛泽东的建国强国梦

舅父家借书

正月一过,棠佳阁启蒙馆又开学了。有几个大一点的学生散学后没有回家,找了毛泽东说:“你帮我们到你舅父那里借几本书看一看,学一学。”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任务,“这有何难!来,我带你们借书去。”毛泽东找了他舅父帮同学借书,他舅父不大高兴地说“读书人借书等于老虎借猪,难得收回!”毛泽东把胸脯一拍:“我负责收齐归还。”“石三,舅舅的书借来借去,没有几本可借了。”毛泽东深思片刻,“舅舅我送幅对联:‘只要世上人学才,何惧室内书借空。’”舅舅被外甥才思敏捷出口又成一联,并乐意帮助的行动感动了。“你喊了同学来,选几本书去看看也好。”毛泽东自己也借了一本《三国演义》。

求知不求钱

一天,毛泽东和表哥文运昌在书房里读书,毛泽东却在看《三国演义》,看了几页睡着了。表哥文运昌看《水浒传》,看了一阵,也懒得看了,从袋子里拿出一串铜钱去玩。表哥玩铜钱弄出响声,惊醒了进入梦乡的表弟毛泽东。两个人正玩得热火的时候,二舅舅文玉钦进来了,看见他们在玩铜钱,一边制止他们,一边说:“两兄弟书又不看,到这里玩钱。钱可买到书籍,可买不到头脑。”停了一会说:“来,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毛泽东听说舅舅要讲故事,把玩了的铜钱丢给表哥,端端正正坐下来听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僧人要徒走西行去取经,神仙被他虔诚所感动,就赐了一件万袋衣给他。并告诉他,万袋衣上有六个袋子,一个是“希望袋”,一打开它,菩萨就会帮助它实现心中的81个美好的愿望。一个是 “智慧袋”,一打开它,菩萨就会帮助他化解遭遇的81个劫难。一个是“力量袋”,在你精疲力竭的时候,你一打开它,菩萨会重新赐予他跋山涉水攻破难关的力量。一个是“信心袋”,在他失去前进勇气的时候,一打开它,菩萨就会激励他继续前进的信心。一个是“千书袋”,你一打开它,菩萨就会教他读书识字。如此九九八十一天长途跋涉后,他就可谒见西方佛祖,登堂入殿,修成正果。

最后,神仙再次严肃的告诫僧人,路上千万不能打开另一个“金钱袋”,否则,膨胀的欲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令他寸步难行,最终让他前功尽弃,一无所获。

僧人穿上“万袋衣”,踏上了西去取经的路。一路上,僧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虽然遭受了山高路险,风天雪地,豺狼虎豹,蛇缠狮吼等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但在 “万袋衣”的帮助下,都一一化险为夷。他每遇一个困难险阻,就针对性打开“万袋衣”的口袋,忘记了疲劳,增添了力量,闯过了难关。“万袋衣”上的大部分口袋都打开过一次。他牢记神仙忠告,从不去碰“万袋衣”上的“金钱袋”。这样,他坚持走到了八八六十四天,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多的路程。#p#分页标题#e#

一天晚上,僧人席地坐卧时,他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就把“万袋衣”上的“金钱袋”拉开一个小口子,想看看袋子里装有多少钱,不料“金钱袋”见光就迅速膨胀起来,拉开的小口子马上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闪光的金银珠宝,一下子涌进了袋子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他想把“金钱袋”的袋口锁起来,他吃奶的力全部都使出来了,可什么也锁不住。就这样,“金钱袋”在路上越来越大,越变越重,他背也背不动,脱也脱不掉,最后,把这个僧人给压死了。

毛泽东的二舅舅文玉钦语重心长地说:“古人说,邪起于不禁,欲生于无度,这个取经的僧人与‘万袋衣’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欲望,没有欲望,世界就不会前进,问题的关键是,人生欲望该如何把握,使之不涸不渴、不盈不溢、不泛不滥、不垮不倒!你们还是小孩,要养成求知的欲望,求知时不去求知而去求钱,你们将和这个僧人一样,会半途而废”。

毛泽东听了二舅舅这个故事后,求知求学的欲望更浓了,听完课后,还要看书、写字。每天晚上,舅母挂灯切猪菜,做针线活时,他也搬条凳子到油灯下看书写字,他小小年纪在五年时间里,《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全部学完,会背出课文,还会默写课文,还看了《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深得外婆家舅父母、表兄称赞。

读遍韶山私塾

毛泽东从启蒙开始,在韶山期间总共转学了七次。根据老师所教的知识、方式选择学校,因而每个私塾读的时间各不相同。

关公桥办了私塾,先生叫毛咏生,有二十多个学生,第三天,毛顺生把毛泽东带到这里就读。这里的先生正在教学生读《诗经》,毛泽东已经学过了的,上了几天课,觉得冒味,他还看《水浒全传》。毛咏生知道毛泽东已读过《诗经》,也就没有管。毛泽东认为只要有时间,看别的书就行了,这样过了几个月。先生也没有管。

一天放学后,先生领毛泽东到一洼菜地,扯下一茎牛皮菜,让毛泽东带回家去,但先生交代,明天一早必须还他一茎与牛皮菜能“对得上号”的菜。毛泽东明白了先生的意思,只不过是以此来提醒他在不要在同学中吹牛皮。他叫住先生“你等一下,我就交上‘对得上号的菜’。”只见毛泽东从菜地跑了几步,蹲下扯了一根马齿苋,快步上前交给先生。

一向古板严肃的毛先生,脸色由白变红,顿时连连发出由衷的赞叹道:“牛马相对,对得好,对得妙啊”。毛咏生先生见难不住他,毛泽东在这里学了几个月,毛咏生找到了毛顺生,要求毛泽东转学,毛泽东到这里仅读了半年又转学到钟家湾私塾。

钟家私塾的先生是周少稀,毛泽东去这里是读《四书五经》,尽管毛泽东已读过,他还是愿意再学一次。这个私塾象地狱一样,先生经常用竹篾皮打学生屁股,打人的手板,如学生默写课文,错一个字,看这个错字有几笔,就要打几下屁股或打几下手心。有一次,一个学生默写“经”字错了,“经”字有十三画,周先生硬是把这个学生脱下裤子打了十三下屁股,屁股都打红了,毛泽东虽然没有被先生打过屁股、手心,但认为这个私塾的先生太可怕了。

这个私塾的周先生,年纪不大,思想却十分守旧,一天上午,这先生家里有事,给学生点完书以后办事去了,这样一来,学生就象脱缰的野马,各人玩各人的游戏去了,毛泽东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在位子上,先把周先生点的经书写了一遍,然后悄悄地从书箱里拿出一本《薛刚反唐》,压在经书底下,装看经书,其实是在津津有味地看小说。

毛泽东正看得入神的时候,周先生走进教室,毛泽东全被小说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老师走到他的背后,猛地把《薛刚反唐》夺走了,毛泽东一看,只见先生眼睛圆圆地瞪着自己,张口大骂:“你!你!你是反叛!”“我不敢教你这样的反叛学生,快收拾你的书籍回去。”毛泽东没有申辩,向周先生鞠了一躬,一边收书,套笔,一边说:“请先生把书还给学生,因为这书是我舅舅的。”周先生把书丢给他走出了教室,毛泽东也背着书包随后走出了钟家湾。#p#分页标题#e#

毛泽东走出钟家湾后,他沿着韶河河堤走,路过上屋场(毛泽东故居)没有进屋一直走了六里多路,走到东茅塘伯父家里,并住在这里,伯祖父、伯祖母以为他是私塾放假,让其住下去,毛泽东最喜欢在安静的地方看书,一连住了好几天。

毛顺生连续七天不见儿子石三回来,上屋场离钟家湾有三四里路,他抽空去私塾问老师,周先生说:“毛泽东因看禁书,早几天被我赶出学校,回家了。”毛顺生讲:“他没有回家!”这时,私塾先生急了,家里人更急了。

邻居说:“石三伢子喜欢洗冷水澡,莫非是……。”他们组织人到路边几口塘里去捞。有的说:“石三伢子喜欢躲到山里看书,莫非在哪个山里看书去了?”组织人到山里找。还有的说:“早两天落了大雨,韶河涨水,莫非是大水冲走了……”组织人到河里寻。他们七找八找,就是没有找到东茅塘去。

文七妹急得生病了。第八天,毛泽东回来了,回来后,他不敢进屋去,蹲到塘堤上看书,邻居劝他快回去,告诉他母亲病了。这里毛顺生出来了,毛泽东心想:“你一打我就跑。”毛顺生没有打他说:“你回来,我不打你。”毛泽东早就看见父亲不像要打人的样子,才跑了进去。文七妹见孩子回来了,病也好了,急忙给他煮饭、炒菜。毛泽东吃完饭,还喝了凉开水,说:“妈妈,您为儿子病了,请原谅儿子不孝。”文七妹说:“不碍事,只要你回来就好了。”这时毛顺生走了去也摸了摸石三的头说:“钟家湾那个学校,你不愿去读就不去了,你到东茅塘去读算了。”毛泽东望了望一贯严格待儿子的父亲。今天变得这样,一冒打他,二没骂他,反而支持他换学校,脸上露出了笑容。

1906年,毛泽东转入井湾里私塾读书。先生是毛宇居,名泽启,他和毛宇居同一辈份,比毛泽东大6岁,是毛泽东排行兄长。师生关系开始很坏,其原因毛泽东从不叫他先生,而是叫他大哥,全无师道尊严。毛泽东不喜欢管学生管得太严和板脸孔教书的先生。毛宇居教书要求学生很严,上课要坐得端正,认真听讲,不准做小动作,不准交头接耳,先生讲课,不准插言,温习功课不准走动等。毛泽东喜欢在安静的地方看书,不喜欢呆板坐在教室里温习功课。有一次,毛宇居先生交待学生在教室里温习课文,任何人不得在教室内随意走动,不准讨论,更不准走出教室玩耍。毛宇居先生讲完后办别的事去了。

先生前脚走毛泽东就跟在后面,跑到了山坡上,找了一个避静、空气新鲜的大树下看书。

一个时辰过去了,毛泽东不仅背会了课文,还看了《精忠传》几个章回,并跑到山里摘回了大捧毛粟子,他先分给每个同学几粒,然后留了几粒给先生,说:“大哥你也吃几粒吧。”毛宇居气得气喘吁吁,想打,早有所闻,这个老弟不喜欢先生打他,只有用文的方式惩罚他,看他如何。

下午上课时,毛宇居先生喊毛泽东出了教室说:“上午,你不听先生的话,擅自走出教室上山摘毛粟子,该不该罚。”毛泽东马上答应:“接受大哥处罚就是,我不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罚。”毛宇居指着天井说:“那好,你有本事不服先生管教,就以这天井为题,做一首诗来,做不出,我就先打你二十板屁股,再告诉你爹。”

毛泽东立即点头同意,他绕着天井转了几圈,又从过道边跳到天井中间,看了看天井中的小井。只见清澈透底的井水,有两条小鱼在跃,再抬头望了望,天井四面高墙,自己站在中间,犹如井中小鱼。想了想就随口吟道: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

清澈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毛泽东又一次免受处罚。#p#分页标题#e#

从此,毛宇居改变了对毛泽东呆板的传统教书方法,并把自己的藏书借给他看。这期间,毛泽东学习了《春秋》、《左传》等史书。看完了《精忠传》、《水浒》、《三国志》、《西游记》等古典小说。

分享: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