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鲠

拼音:gǔ gěng 发音  五笔:MEQG

基本释义

[ gǔ gěng ]

1.鱼骨头:~在喉。

2.耿直:~之气。~之臣。

详细释义

骨鲠[gǔgěng]

亦作“骨骾”。

1.鱼、肉等的小骨。亦专指鱼骨、鱼刺。《仪礼·公食大夫礼》“鱼七缩俎寝右”汉郑玄注:“乾鱼近腴多骨鯁。”贾公彦疏:“郑云‘乾鱼近腴多骨鯁’,故不欲以腴乡賔,取脊少骨鯁者乡賔。”

骨干;骨骼。比喻诗文的主旨或风格。

晋葛洪《抱朴子·辞义》:“属笔之家,亦各有病……其浅者,则患乎妍而无据。证援不给,皮肤鲜泽而骨骾迥弱也。”《晋书·曹志传》:“干植不强,枝叶不茂;骨鯁不存,皮肤不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观其骨鯁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鎔经旨,亦自铸伟辞。”

比喻刚直。

《史记·吴太伯世家》:“方今吴外困於楚,而内空无骨鯁之臣,是无奈我何。”《南史·徐勉传》:“勉虽骨鯁不及范云,亦不阿意苟合。”明屠隆《昙花记·奸相造谋》:“自负先朝老臣,粗立名检,强项骨骾,不肯顺从。”郭沫若《今昔集·钓鱼城访古(四)》:“他是我们四川乃至全中国有数的历史学专家,而且是很有骨鲠之气的一位学者。”

比喻刚直的人。

唐皇甫湜《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任贤而勿贰,招諫而必行;屏近习之纤佞,进周行之骨鯁,斯明目达聪之道也。”《新唐书·李栖筠李鄘传赞》:“刚者天德,故孔子称‘刚近仁’。骨彊四支,故君有忠臣,谓之骨骾。”

指刚直之气。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然落拓之子,无骨骾而好随俗者,以通此者为亲密,距此者为不恭。”

相关汉字

相关词语

骨鲠造句

  •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夜色中含着泪规劝秀敏:他妈,有啥话就直接往出说。
  • 父亲有感于此,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就用了小说的形式来揭露、控诉,大举挞伐,这种新闻外的“新闻”。
  • 学生虑事不周,不过确是对新政有异议,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 自从一千多年前,遗弃岛莫名其妙的崛起于海外,便如同我们法师公会的一根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 你说的对,我今天确实有预谋,我已经预谋很久了,我想点醒你,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你骂我也好打我也好,我还是要说清楚!但是,不许你以后不理我!
  • 从金灯峡回来,李宏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灵石子,虽然问题解决了大部分,但他心里依然有气,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 搁大多上位者不可想象的事,大多上位者每天看惯了向阳花和笑脸,哪天出现一张不笑的脸,便如坐针毡,骨鲠在喉了。
  • 三年前碧凌峰的先天满灵力一度惊起巨大的波澜,两家觉得锋芒在背,骨鲠在喉是个巨大威胁。
公众号
0
纠错

评论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11 - 2024 范文站(fanwenzhan.com)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