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

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简拼:smlj  繁体:聲名狼藉

声名狼藉的解释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成语例句

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成语典故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就派他带领三十万人马去搞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大地。
  接着,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把过去秦、赵、燕三国原来的长城连接起来,花了多年时间,西从临洮(今甘肃岷县)起,翻山越岭一直到东边的辽东,建成了一道万里长城。
  蒙恬的兄弟蒙毅也为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卓著战功。
  秦始皇死后,赵高(邯郸人)、李斯玩弄阴谋让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继位。
  赵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
  在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曾有过受贿舞弊,胡作非为的事,被秦始皇知道了,就让蒙毅去审理这个案子,蒙毅查清了事实,把赵高判了死刑。
  后来,赵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才免了他的罪。
  秦二世一上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派人通知蒙毅命令他自杀。
  蒙毅在申辩中,列举了秦昭襄王杀名将白起、楚平王杀贤臣伍奢、吴王夫差杀良将伍员等几件事,说明这些君王犯良臣的大错,结果是“恶声狼藉,布于诸国”,遭到人们普遍的遣责,并希望秦二世能从中引为鉴戒。
  但一贯看赵高脸色行事的胡亥不听,终于杀了蒙毅。
  这时,蒙恬正带着30万人马守卫北部边疆,胡亥怕他不服,又连夜派人赐死蒙恬。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声名狼藉”这个成语,比喻干尽坏事,臭名昭著,或形容某个人的名誉坏到了极点。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注音

ㄕㄥ ㄇㄧㄥˊ ㄌㄤˊ ㄐㄧ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 义 词

反 义 词

成语翻译

相关成语

声名狼藉造句更多

  • 这个人作风不正,声名狼藉
  • 这两个家伙,在我们这里已原形毕露,声名狼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
  • 声名狼藉之处:易卜拉希姆的出名,不仅是因为他对有组织犯罪和国际恐怖主义的骑墙,更是因为他已经或多或少地公然投身其中。
  • 因而,声名狼藉的**者常会得到如此羞辱性的惩罚。
  • 相反的,声名狼藉的成员,名字将从宗谱中被删掉.
  • 声名狼藉的滑动关税在意大利工资和商品价格间维持僵化的联系,在长期斗争后终于在年废除。
  • 这些措施惹恼了该市那些平日咄咄逼人,声名狼藉的驾车人。巴黎人和游客们跨上自行车,与其比肩而行前也许需要三思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评论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11 - 2024 范文站(fanwenzhan.com)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