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简拼:gbzy  繁体:剛愎自用

刚愎自用的解释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成语例句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成语典故

  “刚愎自用”成语由“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变化来,意思是倔强固执,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縀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官名)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成语注音

ㄍㄤ ㄅㄧˋ ㄗㄧˋ ㄩㄥ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 义 词

反 义 词

成语翻译

相关成语

刚愎自用造句更多

  • 他暴躁武断,刚愎自用,不管他嘴里说的多么好听,也还是弄到众叛亲离,最后受诛于渐台。
  • 日本人顽固不化、任性作为、刚愎自用、愚昧无知,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凶狠残暴。
  • 你如此不听人劝告,刚愎自用,后果不可想象的。
  • 此种想法虽屡受家人和朋友或‘苦口婆心’、或‘以身说法’的规劝教育,无奈‘刚愎自用’的他总是固执己见,死不悔改。
  • 他骄傲自满,刚愎自用,遭到了很大的失败。
  • 而绝不能象一些人那样,刚愎自用、讳疾忌医、文过饰非、沽名钓誉、争功诿过,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 古往今来,独行独断者,无论是君王还是将领,造成的只会是自己的闭目塞听,刚愎自用
  • 日本人顽固不化、任性作为、刚愎自用、愚昧无知,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
  • 主流的看法多半对项羽的做法给予否定,认为项羽不听臣言、狂妄无礼、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眼光短浅、有勇无谋。
  •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王国炎作风霸道、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变着法子规避监督。
公众号
0
纠错

评论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11 - 2024 范文站(fanwenzhan.com)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