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

拼音:dà nì bù dào   简拼:dnbd

大逆不道的解释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成语例句

汝赖吾玉玺,僭称帝号,背反汉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贼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成语典故

  这句成语原作“大逆无道”,见于《史记·高祖本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秦朝末年,继陈胜、吴广揭杆而起以后,不少英雄豪杰和诸侯也都纷纷起兵抗秦。其中势力最大的要算刘邦和项羽领导的两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原来六国的一些贵族各抢各的地盘,秦将章邯、李由等则趁机打击起义军,予以各个击破,这时,项羽的叔父项梁召开了会议,让大伙推选一位楚王,以便统一领导抗秦的力量。找来找去,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13岁的孙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为楚王,也称为楚怀王。当时,包括项羽、刘邦在内,各路反秦军队的将领在表面上服从楚王的领导,楚王也和大家约好,谁先进秦都咸阳谁就为王。后来,刘邦先进了咸阳,项羽对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变原来的盟约,谁知一请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约,谁先进关谁做王。”项羽一听火了,就夺了楚王的实权,尊他为义帝。后来,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杀了。
  不久,刘邦兴兵攻打项羽。当时,有一个被人称为董公的三老(县或乡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对刘邦说,打项羽得找个名目,并给刘邦出主意说,可借义帝被杀这件事做点文章。刘邦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大举为义帝发丧,并且派人告诉各路诸侯说:“义帝是大家立的,现在项羽指使人谋杀了义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们一道去征伐杀害义帝的人。”
  在以上这个故事中,“大逆不道”这句成语是指严重违背某种封建道德。后来,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指叛逆

成语注音

ㄉㄚˋ ㄋㄧˋ ㄅㄨˋ ㄉㄠ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 义 词

反 义 词

成语翻译

相关成语

大逆不道造句更多

  • 叶城想到贾照清从小把他抚养成*,在想到贾姒迷人的笑容心里矛盾起来,如果贪生怕死答应了他们他将成为贾家罪人,大逆不道
  • 上学时,读课外书在老师和家长眼里虽属“大逆不道”,但我却欲罢不能,总觉书中荡漾着一种令人神往的新奇与魅力。
  • 事实上,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离经叛道、大逆不道、热衷于养小鬼的神棍、妖孽。
  • 其实春运的拥挤有那么“大逆不道”吗?是如果解决不了天就要塌下来那么严峻吗?至少一部分是让媒体哄起来的。
  • 遗老们把这些青年学生办报、演剧等等,一律看作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 在以“得君行道”的康有为看来,孙中山倡导暴力反清,大逆不道,自己深受皇恩,断无与他合作的可能。
  • 陛下,人臣立殿,张眉竖目,詈语侮君,大逆不道,**反常,非一死可赎者也。
  • 吴三桂反叛朝廷,大逆不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他怎么可能成功?
  • 密报,说道北京城中出现许多招贴,揭发浙江姓庄百姓著书谋叛,大逆不道
  • 那些被骂百无聊赖、大逆不道之人真是百口莫辩,一旦他们有了上进心教学相长,肯定会大器晚成。
公众号
0
纠错

评论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11 - 2024 范文站(fanwenzhan.com)
GOTOP